查看原文
其他

为什么我们都喜欢坐后排?

校团委新媒体中心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青年部落 2022-05-08




导读
一开学,我等学渣总能比别人先回归在校状态。干啥?争分夺秒地赶作业! 人在大学,如临战场,一言不合就开枪,粽子甜的咸的,“啪!” 食堂芋头没熟,“啪!” 下楼取快递,巧遇闺蜜和男友聊天,大学校园中,只有一场战争,从未平息,在教室后排抢一个座位!有人不服了,干嘛要抢后排? 教室那么大,前排那么空,教室座位,早已形成一种铭牌文化,在各学校间广泛流传。





早早占位子的大神们,总是那么低调

他们要么是睡神,要么是考神

这里紧挨常年不开的后门,背倚实墙

像是与世隔绝一般,笼罩着强大的气场




远离点名提问,但只要他们愿意,微微抬头


全班一切动静,尽收眼底


教室后排,简直是一片热土


一、关于后排,当初我们拼了命想离开

后排的好处,是在什么时候凸显出来的?我们并不清楚,但为了能离开后排,国人可曾经是耗尽心力。


下面给大家讲个故事:




东汉时期,有个文科老师叫马融,门下有1000多号学生。马老师素来娇贵,不怎么能吃苦,他一般是这么上课的:本尊安坐在高堂上,一席纱帐垂下来遮住。身前是洗耳恭听的入室弟子,身后是一群女艺妓在奏乐。


古代又没有喇叭,1000多号学生是怎么听课的呢?


很简单,马老师的弟子也分等级的。听不到声音的学生,便由听到了的学生告诉他们上课的内容。这个关系可以形容为这样:




最高级的是“入室弟子”。这50多号学生可以直接在堂屋里听马融讲课,按座位划分,就是“前排VIP专区”。


次一等的是“门廊弟子”。这些学生只能在堂屋外面,不能交头接耳、探头探脑窥视屋子里情况,只能安静地听马融的声音。相当于在教室外旁听,当时的地位,已经是相当尊贵了。


再外围的是“堂下弟子”和“外围弟子”。这些学生坐在哪?屋子外面。“外”到什么程度?就像近1000个学生参与升国旗仪式,把旗杆当成屋子,就是当时的画面。这相当于已经排到操场上了。


马融有个很厉害的堂下弟子,名叫郑玄。小郑是个学霸,每次听完师兄的转述都细细揣摩,平常又勤于读书,所以学问长进得非常快。但马融几乎只和50多位入室弟子来往,郑玄拜入马融门下3年,一次面都没见过,读书发现的问题也越堆越多。


有次,马融召集学生考查论证一些图书,平日里听说郑玄的算学很厉害,就把郑玄召到高堂里。小郑也趁机抱着平日堆积的问题问马融,问完之后,小郑就告别师门回家了。马融这才知道这个卑微的堂下弟子有多牛逼,连连感慨:“小郑得到我的真传了”。


像郑玄这样的学霸,居然花了3年时间才能见到老师,其中幸亏有一些机缘巧合促成。我们的老祖宗,为了挤入“前排”拜见老师,追求学问,也是拼尽全力了。


你们觉得年代太久远没有立体感?


行!我再给大家吹一个。


在这个世界上,除孔家传人家里供着的那块排位之外,值得国人祭拜的孔子排位,只有2座   


一座在孔子老家——山东曲阜

一座在天子脚下——北京孔庙


和孔庙一墙之隔的,就是国子监。历朝历代,国子监都是全国官定的最高学府。为宣明“尊师重道”,清朝皇帝每年都会来到孔庙祭拜孔子。乾隆帝御批在国子监建辟雍大殿,此后,皇帝每每祭拜完孔子,便会去辟雍殿讲学。

只有少数当朝大员、大学士才有资格进殿,站“前排”。当年马融上课,有的弟子还能站门廊外听,到乾隆讲学,大家全都得坐在辟雍殿外树下去。王公大臣、圣贤后裔、国子监太学生,这三类人聚集起来,浩浩荡荡近1万人在临场听讲。皇帝在殿内讲课,由传讲官传达讲学内容。


但,作为学渣,我们还是很自然地坐到后面=-=





近期热文

1、在江职 || 你有这些不文明行为吗?

2、真诚万岁|为什么渣男总能追得到女神?

3、什么?面试招新的我被套路了?

4、刚进大学和上大学后的N个愚蠢想法

5、别拉着我,我还不想这么快回江职!


文章转自:学术中国(ID: xueshuzhongguo)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